当前位置: 太阳网站app > 课程建设 > 正文

课程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7-09-01来源: 浏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

2.课程学时与学分:课堂教学34学时,第四学期开设,2学分;实践教学第四学期暑期进行,学分0.5学分。

3.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与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自觉性与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具体目标:学生要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积极培养理论学习兴趣,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学会客观地、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和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4学时)

【教学目的】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教学内容】

作为本课程的开篇和总论,全章共有四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这是总论中的总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节分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本节是通过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讨论,来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科学内涵。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学时)

【教学目的】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内容】

本章着重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展开。围绕这些问题教材安排了三节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主要介绍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面对和解决的是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什么样的革命,如何进行这个革命的问题,并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回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集中介绍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而中国资产阶级就不行,为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2.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做出的巨大贡献?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学时)

【教学目的】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内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全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介绍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注重分析了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阐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备了哪些条件。

3.如何正确评价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4.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关联。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学时)

【教学目的】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而展开,全章共有两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遭受过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毛泽东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4.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发生曲折的原因。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学时)

【教学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教学内容】

本章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这一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及国内的主要矛盾,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全章共两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本节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程,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从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认识的历史演变开始,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后提出的新问题,是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3学时)

【教学目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分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基本内涵、重要意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全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等两个内容。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包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等三个内容。这三个内容都是围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命题展开的。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步走”战略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实践基础和贯穿在其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2.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3学时)

【教学目的】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学习本章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章以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为切入点,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怎样理解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坚持怎样的改革方向,怎样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怎样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从分析中国共产党做出实现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背景入手,分两目进行讲述。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从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入手,分三目进行讲述。讲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等。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分三目分别分析对外开放的历史、现实和理论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2.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8学时)

【教学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教学内容】

全章共有五节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等四方面来阐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加快健康发展。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四方面来阐述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节 阐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节 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三方面讲述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从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三方面阐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等理念,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目标的确立。

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

3.怎样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关于收入差距扩大与两极分化问题。

5.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6.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为什么在当前还必须强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7.如何认识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为什么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懂得我们党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了解党和人民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认清“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教学内容】

本章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求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为主要线索,论述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阐明了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本章共有两节。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分析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有利条件,接着分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二是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容,概括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三是“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是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阐述习近平提出的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重要主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

   2.如何理解“一个中国”原则?

   3.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4.关于和平解决与使用武力的“两手准备”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内容】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做出了若干新的重要论述。

   本章共有两节。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我国要抓住新形势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2.关于和平发展的道路。

   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1学时)

【教学目的】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爱国统一战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教学内容】

本章从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的具体构成,着重分析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探讨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种有效途径,从而有效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应该依靠谁、团结谁这一根本问题。本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重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主要回答依靠谁的问题。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主要回答团结谁的问题。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着重分析人民解放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一支特殊依靠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历史使命,分析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为什么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2.如何认识转型时期中国的农民问题、工人下岗失业问题和知识分子的地位问题?

3.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能否入党?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1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充分认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本章共三节,从党的性质、党的领导地位讲到党的建设。主要解决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怎样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及如何全面从严治党,使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这一“关键”问题。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切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进而阐述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全面从严治党

各教学环节(含主要实践环节)的课堂学时分配(单位:学时)

            项目

 

学时数

合计

讲授

实验

习题课、测验

其它

第一章

4

3

1

第二章

4

2.5

1.5

第三章

2

2

第四章

2

2

第五章

2

2

第六章

3

3

第七章

3

3

第八章

8

7

1

第九章

2

1

1

第十章

2

2

第十一章

1

1

第十二章

1

1

社会实践

6

完成调研并撰写“国情和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6

合计

40

29.5

4.5

6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课下学习活动安排表

章节

学习活动安排

备注

第一章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第二章

   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三大法宝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第四章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五章

   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第六章

   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八章

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

第九章

如何认识当前的台海关系?

第十章

怎样认识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第十一章

   如何认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

  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六、考核方式

一、课堂教学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

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40%),通过出勤(20%)、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10%)、作业(10%)等途径考核。

期末成绩(60%),采用笔试,由开卷和闭卷两部分组成,卷面100分,在考试周进行。其中选择题为闭卷,分为单选题(10分)和多选题(20分),基本题与综合题为开卷,基本题中简述题(30分)、辨析题(20分),综合题主要是材料分析题(20分)。

试题库建设基本完成,但教师命题还没有利用题库组题,目前也没有做到考教分离,但在评卷方法上是流水作业。

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调查报告完成并符合要求给予合格。

调查报告完成要求:

1.学生要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以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成果为切入点进行社会调查。

2.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应当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和记录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3.撰写调查报告应当注意对调查的事实情况做分析和概括,体现作者本人对问题或事实的看法和体会。

4.调查报告手册中必须包括对调查对象所做的调查问卷或访谈记录,没有反映实际调查过程的调查问卷或访谈记录,提交的调查报告没有成绩。

5.一律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开学后将此手册交回各院、系。各部门指定专人按五级分制给出成绩,成绩单一式两份,本部门存档一份,报教务处一份。

七、教学参考书与学习资源

【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规划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年8月 第5版

【教学参考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辅学读本》,柳礼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第3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师参考书》

【学习书目与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