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返乡实践等持续提升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意识。2005年契合思政课建设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了《大学生养成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形成了“理论认知·日常养成·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2023年5月该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为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激励研究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升能力。2025年寒假期间,协调团委“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学生结合家乡发展实际,自发参与了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2024级学科思政(教学)研究生韩婷同学在协调整理档案
2024级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韩婷同学踊跃响应号召,自愿参加了共青团尚义县委“桑梓计划”——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到张家口市尚义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助力基层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并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实习期间,韩婷同学依照标准,认真负责档案整理及电子录入工作,做到了“历史文件无遗漏、分类整理无差错、归档及时有秩序、电子录入精准化”,并对部分缺失文件进行了补充完善,从编号、装订和归档等工作中彰显出一名研究生的良好素养。韩婷同学传承吉外“严、精、细”的工作作风,其优异表现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表扬,并寄给学校感谢信。

共青团尚义县委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同时,韩婷同学参与县团委春节贺年视频的拍摄工作,从场地布置、道具准备到后期剪辑、配音字幕都深度参与并提出了创意设计的建议,该视频拍摄展现了家乡的新春风貌,助力了家乡的文化宣传工作。
韩婷同学参加此次社会实践,只是我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其中的一个案例典型。但通过持续推动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大学生在参与家乡建设、积极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中理解社会、增长才干,同时可以更直观地体悟基层干部的奉献精神,培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践行“大思政课”工作理念的重要举措,旨在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促进“知行合一”,增强综合素质。学院将继续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附实习证明和感谢信:


(摄影:韩婷 撰稿:学院宣传组 初审:王新雅 复审:王美佳 终审:张会军)